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
我身边的云铁青年 | 周晓军——晒黑的是皮肤,点亮的是青春
记得周晓军初到云铁时的模样——脸庞白净,鼻梁上的眼镜带着几分学生气,说话时声音都轻轻的。谁也没想到,不过两年光景,宾鹤高速的烈日、云永高速的风雨、狮头山隧道的粉尘,悄悄把他的皮肤染成了深褐色,褪去了青涩,添了几分工地人的沉稳。

工地尘土淬真章,烈日骄阳磨筋骨
2023年夏天,刚毕业的周晓军背着行囊来到宾鹤高速项目,看着眼前的山野和轰鸣的机械,心里既兴奋又忐忑。那时的他,眼神清澈,心神笃定。
他的第一个岗位是测量员,每天要背着测量仪在山里穿梭。有次遇上暴雨,为了保护测量仪器不被淋湿,自己淋得像落汤鸡。回到项目部,同事看着他浑身湿透的样子,忍不住调侃他,他却笑着说:“仪器没事就好,数据可不能出岔子。”师傅常说:“测量是工程的眼睛,差一毫厘,后续施工都会出大问题。”这句话,周晓军记在了心里,也落实在了行动上——每次测量,他都反复核对数据,哪怕多跑几趟路、多等几个小时,也要确保精准无误。
后来转岗做桥梁施工技术员,他跟着前辈顶着烈日在工地盯桩基、看浇筑,在项目部啃图纸、学规范,其中的艰辛只有他知道,当宾鹤高速465片T梁顺利架设完成,246根桩基全部通过验收时,周晓军站在桥梁上,望着远处的群山,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那一刻,他明白,皮肤晒黑了不算什么,技术底子扎牢了,才是真正的收获。正如鲁迅所说:“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”他在宾鹤高速的日子,就是用自己的“热”,点亮了成长的路。
黝黑身影闯难关,工地尖兵勇担当
离开宾鹤高速,周晓军转战云永高速。他在云永高速计合部负责0#台账复核和对上计量工作。这活儿不用在工地风吹日晒,却比扛仪器更考验耐心——一堆堆报表、一串串数据,差一个小数点都影响巨大。刚接手时,他对着《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》犯了难,可他没退缩,把规则书,每一项数据的来源、每一个计算逻辑,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清楚,那段时间,他成了项目部的“夜猫子”,为了赶在节点前完成计量申报,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黝黑的脸,陪他加班到凌晨。当项目资金顺利到账,现场施工得以正常推进时,他笑着说:“以前觉得技术人员只要懂施工就行,现在才知道,数据里也藏着大责任。”
在云永高速佳朋立交枢纽路改桥项目,他临危受命——工期只有45天,现场却还是“零基础”。接下任务,他几乎没离开过工地,天不亮就去盯进度,晚上开会到半夜。最终,项目提前完工,还实现了“零事故”。看着飞驰的车辆,他想起李大钊说的:“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,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。”而年轻的他,用脚踏实地的行动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刚到云永高速狮头山隧道项目时,他第一次接触隧道施工,漆黑的隧道、复杂的工序让他心里没底,可他还是那句话:“不会就学。”他每天至少进隧道巡查三四次,隧道里粉尘大,每次出来都要洗好几次脸,可他毫不在意。为了搞懂钻爆法参数,他把施工规范带在身边,得空就拿出来看,两个月后,他不仅摸清了隧道施工的门道,还编制出了适合现场的技术管控流程。
黝黑外表藏热忱,青春底色更昂扬
在团支部活动里,周晓军是热情满满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他积极参与团支部的各项工作,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和方式为项目添彩—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是他对工地故事的记录。两年来,他把宾鹤高速的攻坚瞬间、云永高速同事们的奋斗身影写成文字积极投稿,让更多人看见基建人的坚守与付出。2025年公司演讲比赛,他主动报名,以《架起云铁的脊梁》为题,讲述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的故事,最终斩获一等奖。
在“安全生产月”宣传视频比赛活动中,他还配合公司团委、一直管团支部拍摄安全宣传片。为了拍好片子,他结合云永项目现场实际,琢磨出适合的脚本以及呈现方式,把青年职工用科技与数据守护一线安全的场景真实展现。最终,宣传片《岩层下的数字神经》荣获建投集团优秀奖。同事们都说:“周晓军不愧是年轻人,干啥都有一股冲劲!”可他却说:“只要能为项目出力,不管做什么,我都愿意。”
入职两载,周晓军的成长轨迹上缀满荣光——从荣获“2024年度优秀青年员工”,到站上演讲比赛的领奖台捧回一等奖,荣誉不断加身,可他对基建事业的热爱始终炽热如初,那份纯粹与踏实也从未褪色。他说:“我是云铁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,藏着一个云铁青年最坚定的担当。而在云铁的工地上,还有很多和周晓军一样的年轻人,他们皮肤黝黑,却心怀热忱,用双手筑就着一条条通往未来的路,也让自己的青春底色,在工地上变得愈有光芒、愈发璀璨。

